Search


[留過美]

早幾天,碰到一個「澳門出生,美國西岸讀大學,回港讀碩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[留過美]

早幾天,碰到一個「澳門出生,美國西岸讀大學,回港讀碩士」的少女.我跟她談了兩句,已摸了她的骨.

課上我談了Crazy Rich Asians 的種族身份認同.大部分香港人和內地生沒反應,唯獨她明白,她說:「在美國一天到晚就是談這些.我的朋友就有白人和亞洲人.」我說:「在這邊,沒有人把自己當作亞洲人.」她很吃驚,眼珠快要掉在中大的山坡上.

我像廟街的睇相佬一樣,快而準地點出她的情況:「你父母把你放在美國讀書,但不小心把你放到最開放的那間大學,回來之後她們一定說你變壞了吧?」她畢業的大學,是美國著名的社運基地,學生吸大麻,校園派避孕套,同學與警察衝突,是家常便飯.

我沒告訴她,我親身到訪過這大學,找了歷史書看,每一個角落都有示威的歷史印記,我體驗過這大學的名氣,原來和叛逆有關。

她更吃驚?「你怎樣知道?我一天到晚跟父母吵架.我染頭髮,她說我學壞;我剪短髮,她又不滿.我跟她說,美國這很正常,他們說極也不明白.」

我接下去:「你想留在美國,但她們要求你回到這裡.最好回到澳門,但香港也未嘗不是一個妥協.」她難以置信我可以預料這一切.

我跟她說:「我明白,因為我經歷過.」

在美國捱過的,和沒有捱過的,是兩種生物.

而全世界所有華人家長,都想子女放洋,卻不願意子女洋化.

(補白:其實也不是「洋化」就要全盤接受,但一些文化差異的衝突如穿衣打扮、直率、性觀念上較為沒亞洲保守,只是基本盤。

西方教育以「個人」「自我」為考量起點,這個思維父母要準備充足如何接招。我用了好多年才明白亞洲是保守,而保守背後也有其理念支撐。

我最後也提醒這女孩多研讀澳門歷史,了解父母價值觀的背景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曾於北美洲留學主修電影和心理學,回港後於大學鑽研影星周潤發在港人心目中形象,之後成為記者遊走於報館和電視台,現於大學教新聞寫作,滿腦子是怪念頭,始終相信文字的魔力。
View all posts